首页

首页 - 成员动态

ISPRS“地理信息科学支持减灾与智慧城市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2-11-04

2022年11月1-3日,由北京建筑大学主办的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地理信息科学支持减灾与智慧城市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

会议获得了众多国际国内学术机构和企业的支持,汇聚了国内外摄影测量、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探讨了地理信息科学在减灾与智慧城市管理方面最新的研究思路、研究成果、先进技术和应用经验,促进了本该领域的科学家、研究人员和从业者的交流与合作,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1、会议背景与主题

会议围绕“减灾”和“城市”两个主题进行了内容组织。

当前世界各国深受地震、山体滑坡、洪水、冰冻、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影响,特别是2020年以来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给应急减灾带来了新的挑战,迫切需要学界研讨新的策略、方法和技术,以更好地应对各类灾害。ISPRS自2005年起在世界各地连续组办了13次“地理信息与灾害管理国际研讨会(Geo-Information for Disaster Management,Gi4DM)。本次在京举办的第14届Gi4DM 2022,是继2008年在哈尔滨举办的Gi4DM 2008之后第二次在中国举办。

城市区域人口稠密、经济活跃、基础设施发达,面临巨大的科学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压力。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支撑对城市资源和活动深度理解、科学规划、有效监测和精细管理。为此ISPRS第三(遥感)、第四(空间信息科学)两个技术委员会共同发起Urban Geoinformatics系列学术会议,以研讨交流讨论城市环境下遥感、地理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理论、技术、应用。该系列会议计划第1-2年在北京、悉尼、多伦多三地轮流举办,本次Urban Geoinformatics 2022是其中的第一届。

会议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来自中国、土耳其、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荷兰、新西兰、意大利、菲律宾、塞尔维亚、日本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科研院所和专业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老师与学生参加了会议,围绕会议主题呈现了高水平学术报告,并开展了热的讨论。

2、开幕式

在开幕式上,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宋超智先生代表中国测绘学会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中国测绘学会代表中国测绘界参加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等国际测绘学术团体,积极支持我国专家学者和机构参与相关学术交流活动,鼓励他们在其中担任职务,促进国际科学技术合作。今后,中国测绘学会将进一步促进中国测绘地理信息界与各国同行的相互了解、交流合作,为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支持。

北京建筑大学副校长李爱群教授在开幕式上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和办学特色,围绕国际化人才培养与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展望了学校打造国际教育品牌项目的蓝图。他希望通过组织举办此次学术研讨会,搭建国际科技交流平台,汇集国内外相关技术发展与应用的先进经验、最新成果,推进优势互补的广泛合作。

ISPRS秘书长蒋捷教授在开幕式中详细介绍了ISPRS的发展历史、工作宗旨、组织架构和2022-2026任期的重点工作计划,以及中国科技人员参与ISPRS活动的方式与途径。

3、主旨报告

开幕式之后安排了三个主旨报告单元,邀请9位活跃在本领域科研应用一线的专家做了主旨报告。报告内容丰富精彩,为听众提供了一次高端学术盛宴。

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荣誉会员、前主席Orhan Altan教授的报告题目是“Role of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Unions in Support of the Sendai Framework and Improved Societal Well-being”,概览了海地地震、汶川地震等灾害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指出地球信息科学是防灾减灾的重要工具,强调成功的灾害管理系统应当各方协同,呼吁基于仙台框架和UNSDG目标加强国际合作。

加拿大多伦多都会大学建筑科学系的Jenn McArthur教授做了题为“SCIP: A Next-Generation Digital Twin to Support Smart Campus Management”的报告,介绍了数字孪生技术的发展,认为“认知型数字孪生模型”是一种具有感知、注意、记忆、推断以及问题解决和学习功能的动态模型。报告分析了数字孪生技术在数据建模、尺度数据融合、遥感数据融合方面的技术挑战,以及机器学习、强化学习在建筑物健康检测等方面的应用前景,最后以智慧校园为典型应用场景作为展示。

国际地理联合会成员、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史培军教授的题目是“Reflections on the Losses Caused by Earthquake in Maduo, Haibei and Delingha of Qinghai Plateau”,报告介绍了前沿地球空间信息科学技术在地震、森林火灾等灾害监测和灾害管理等方面的关键作用,结合青海玛多-海北-德令哈地震、埃特纳火山爆发等灾害案例的风险评估、预测与防范、灾害范围与损失评估工作,提出了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防范的方法与建议。

国际无线电科学联合会成员、德国开姆尼茨工业大学的Madhu Chandra教授做了题为“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Monitoring of Weather using Polarimetric and Doppler Weather Radars”报告,介绍了使用极化和多普勒气象雷达对气候进行定量和定性监测的方法,重点对C波段全极化气象雷达的参数进行了讨论,展示了使用此雷达技术生成的埃特纳火山的云图和地形模型,最后展望此领域的热点研究内容,包括:脉冲压缩、辐射噪声处理、智能快速扫描等。

ISPRS第四技术委员会主席、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Sisi Zlatanova教授的报告题目是“Spatial Digital Twins for Emergency Response”。她首先介绍了数字孪生的定义和意义,以BIM管理为案例阐明数字孪生信息建模的复杂性,讨论了面向数字孪生的三维集成技术发展现状,指出数字孪生技术在应对灾害场景所面临的语义差异、几何配准以及数据质量等方面的技术挑战。

荷兰特温特大学的Mila Koeva教授以“Digital Twins Applications”为主题分享了研究进展,她指出数字孪生是映射过去、现在和未来状态的动态模型,在详细介绍数字孪生的方法和技术要点后,结合案例展示了数字孪生技术在解决流行病、城市化、气候变化、灾害评估、改进居住环境等棘手问题中的不可替代的应用价值,介绍了该技术在对步行友好型城市中的应用,最后提出了数字孪生技术与地理空间创新、深度学习等技术相融合的构想。

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的Monica Wachowicz教授的报告题目是“Data Science in Urban Geoinformatics: Challenges and Future Applications”,该报告面向城市多元复杂信息有有效利用问题,分析信息集成、挖掘、知识提取等技术挑战,系统地讨论了城市动态信息建模方法。

北京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邓扬教授围绕历史名城中古建筑的结构评估和安全控制做了题为“Structural Assessment and Safety Control for Ancient Buildings in Historical Cities”的报告,分析了文物古迹在地震灾害中的风险,针对其在结构方面的不足提出了安全控制方法。报告以中国传统建筑技术斗拱为例,介绍了在模拟灾害条件下需采用的安全控制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人口健康学院的Ori Gudes教授以“Pandemic analytics during the COVID-19 crisis”为题,汇报了团队基于开源疫情数据对COVID-19爆发以来的全球传播时空动态开展的研究,并分析了不同国家疫苗带来的抗疫影响,模拟了疫苗介入下的疫情传播时空特性。

4、论文出版与学术单元

本次会议接收全文评审、摘要评审两种方式的论文。共同到收到了71篇全文(其中减灾方向44篇、城市空间信息方向27篇)和37篇摘要(其中减灾方向22篇、城市空间信息方向27篇)。经过国内外专家严格评审,最后接收了40篇全文评审论文、33篇摘要评审论文,分别以  ISPRS Annals of the Photogrammetry, 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 (ISPRS Annals)  和 The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Photogrammetry, 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 (ISPRS Archives) 方式出版,所有论文均进入EI检索。

基于上述论文及作者到场情况,本次会议安排了4场 减灾方向(Gi4DM)的学术单元(24 个口头报告)、5个城市空间信息方向(Urban Geo-informatics)的学术单位(30个口头报告)。报告人展示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分享了成功经验,研讨了相关的学术技术发展方向。报告不少听众踊跃提问讨论,气氛热烈。

5、特设单元

本次会议与相关学术组织与科研机构合作,组织了三个特设单元,主题分别是“Open Science Approaches for DRR”、“One-stop remote sensing big data online services”和“Ec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to urban areas along China-Europe Railway”。

“Open Science Approaches for DRR”由国际科学理事会地学联盟减灾常设委员会、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共同发起组织,邀请来自国际科学联合会IRDR(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国际数据委员会CODATA、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科技知识中心、联合国减少灾害风险办公室UNDRR的项目主管、专家学者,以及来浙江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日本理化研究所的青年科学家,还有博士硕士研究生30余人,围绕开放科学的需求、方法、技术、政策、产品等进行了交流,并讨论了共同起草的政策简报(Policy Brief)草案“Approaches and Challenges: Open Science for DRR”。

“One-stop Remote Sensing Big Data Online Services”由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共同发起并组织,介绍了“一站式”遥感大数据在线分析平台、“悟空”云平台、对地测绘在线技术培训平台的研发与应用进展,并展示了基于PIE-Engine的遥感数据在线应用案例。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to Urban Areas along China-Europe Railway”由北京建筑大学与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大学共同发起并组织,双方基于共同承担的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教育项目“基于人工智能的中欧班列沿线城市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研究进展进行了交流与展示,并邀请武汉大学、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的专家介绍了长时序大范围遥感解译产品、全球高频植被覆盖数据产品的研究方法与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