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新闻资讯

吉林建筑大学校长戴昕在“一带一路”建筑类大学国际联盟第一届校长论坛上的发言

发布时间:2018-09-19

  尊敬的爱林校长,尊敬的各位同行,因为在座有许多是国外的同行,所以请允许我,首先用几句话,简单的把我们学校介绍一下,主要是向国外的学校,国内学校都熟悉了。

  我们学校叫吉林建筑大学,座落在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在东北地区。那么学校是吉林省政府所管辖的重点建设高校,也是吉林省政府和我们国家住建部共建的高校,目前的办学规模,是16000人,这16000人,其中大部分15000人是本科生,1000人是研究生,目前有49个本科专业,有8个硕士学位的一级授权学科,学校基本特色,就是土木和建筑,今天我们都是同类院校,如果说我们这所学校和其他我们国内的其他建筑院校,如果说有所不同的话,那么我们是处于严寒地区,严寒地区也是我们科学研究,包括人才培养,出发点之一,也算我们自己的特色之一,我们的一些科研工作,一些人才培养工作,都是和严寒这个区域需求是相关联的。

  那么今天我的汇报,分为四个项目,四个题目。其中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是属于务虚的内容,主要是谈认识,那么通过上午的会议和刚才倾听各位校长的发言,我也感到我们的认识还很不到位,所以说,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我就略讲。

  总体来说,我们认为,一带一路有助于开辟建筑类大学,合作的新方向。有助于丰富建筑类大学的国际合作的新内涵。有助于创新建筑类大学合作与交流的新模式。

  第二部分,讲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建筑类大学,面对的机遇与挑战。如刚才各位校长讲到的,我们建筑类大学和其他大学一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在一带一路我们所做的贡献,离不开人才支持、技术支持、智力支持和文化传承支持。

  我重点说一下,第三部分,第三部分讲的是我们学校自己的工作,吉林建筑大学国际交流合作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在这一部分之中,又分两个部分,一个是我们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的概况,第二个部分,我讲一下,我们学校一个特色的人才培养项目,之所以讲它,因为它培养的是,国际化人才,凝结了我们的探索。我们学校对国际交流与合作,认识比较早,也比较高。有人讲,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大学的第五职能,除了前四个以外,有第五职能,我们认识到什么高度呢?我们认识到第四职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实质性的工作开展起来,还是近五年的事儿,或者更确切的说是近三年,总之近几年力度不断加大的趋势,我们学校做了哪些工作呢?

  主要是这么几项。一个是积极选派优秀骨干教师,赴境外留学,利用国家外专局,基金委、教育部的相关项目,利用我们省政府的项目,我们学校自己也想方设法寻找机会,拨付专项资金,近五年来,我们送出去,送到国外培训的一百人以上,今年是48人。

  第二项是积极引进海外专家学者来校工作。五年以来我们采取各种方式,其中软引进的居多,硬引进的少数,18位加盟我们学校,其中两位被我们省聘为长白山学者,这个长白山学者是我们省人才称号的最高层次。

  在教育层面,本科我们有4个2+2项目,其中两个是和俄罗斯,两个是和美国,硕士层面有三所大学,两个是英国院校,一个是和美国院校。

  目前我们送出去交流的学生,达到了800名,占有比例,占到5%,除此之外,我们积极开展,留学生工作我们留学生工作起步比较晚,从2015年开始,到现在规模达到120人,但是和一带一路的联系,我们留学生联系紧密一点,因为我们留学生的来源,大多数是来自于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在科研层面,我们今年年初,和英国的8448大学,签订了一个创意计算中心,这个中心目前已经被吉林省发改委确定为省级重点科研平台。同时,我们积极鼓励各个学科,各个学院承办各种类型的国际会议。

  总体来说,我们国际合作与交流,还是处于一个初步的起步阶段,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一个问题就是在项目的选择上,还存在着功利性,往往表上的项目积极一些。另外交流的层次还有限,另外通过参加这次会议,我们的交流方式,和机构也好,和学校也好都是一对一的,加入联盟多边交流,这是第一次。所以感谢北京建筑大学,把我们纳入联盟的起始单位。同时,同时在其他的方面,我们也还有很多的不足,比如在交流过程之中,引进、吸纳、学习,一提到交流就是这么一个概念,对于这种输出式的交流,相互的交流,这个概念很差。总之,目前学校,在积极的创造条件,营造氛围,现在看,整个学校,这种交流开放意识,和三年前,我觉得都不可同日而语了,国际交流与合作,不再是国际交流合作处,它独有的职能了,各个学科,各个学院,以至于教师,随着跟国外联系的广泛,意识也在大大增强。在学校院里面,也经常能够看见,前来讲学的国外学者。

  下面介绍一下特色的培养项目,这个我们叫做国际工程管理班,我们自己简称叫国工班,国工班实际上是二学位的平台,2011年教育部在吉林省批了两家二学位的试点但为,就是有吉林建筑大学,为什么批给我们,就是我们国工班长期有成熟的实践,这个班面对的对象,它是从92年开始办,面对的对象是土木建筑类的本科学生,因为在92年当时我们学校,没有其他专业,都是土木建筑类,全校八九个专业。它在第一学位,学有余力情况下,学习第二学位,这个第二学位是管理学学位。真正学习的内容,就是国际工程合同,针对当时中国工程建设走出去,而和国际工程管理的规则不相接轨,针对的是这个问题。那么,20年来,这个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成果,也是我们学校人才培养的高地,我们学校作为一个省属一般的本科院校,培养拔尖人才的试点,就在这个班得以实现,同时这个班培养的是国际化人才,它具有国际视野,具备从事国际工程管理的能力。

  我说一下几个主要的具体措施:

  第一,就是生源,我们生源怎么选拔的呢?既然是拔尖人才的教改项目,选择是比较严格的,我们学校每年本科生招生大约四千人,这四千人之中,有土木建筑背景的大概超过两千人,在这两千人之中,选60人靠英语,这个英语有笔试和面试,这个面试是由外籍专家,不是语言专家来主考的,考语言,实践证明,这些学生,只要英语要够用的话,其他的学习也都差不了。这么一个平台。

  第二,我们采取切切实实的项目负责人制,学校教务管理部门也好,学院也好,对项目的具体事务不干涉,提供的只是服务和硬件支持。

  第三,就是团队的建设。项目负责人,李明兆教授,除了有较强的业务水平之外,一个是他精通英语,曾经做过英语的配音,给电影。另一个,他本人具有国外工程施工十年的经历。项目其他成员,都是来自于土建类的各个学科,他们有共同的特点,就是都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因为这个平台,这个班,要求核心课程,要全英文授课,一般的课程,要双语授课。

  学校其他条件相对简单,每年提供40万元的项目运行经费,硬件另配。英语授课教师和双语授课教师,授课经费是翻倍的,这也起到很强的激励作用。对于这个团队,他们所提出来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学校无偿的全力支持,这些支持都在运行经费之外。

  近年来,这个教改平台,他们这个教学团队,在一带一路政策提出来之后,这个战略提出来以后,他们有很强的自觉性,自觉在教学过程当中,和一带一路战略相对接,他们对接的方式,目前主要对接的还是针对的是中国的能够走出去的这些大建筑企业的人才需求,现在培养的人才广受欢迎。

  第四个问题,讲一下,更加积极的融入一带一路,实际上代表我们学校表一个态。我们所处的吉林省在整个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国家给它的定位是向北开放的枢纽,这是我们所处的地方吉林省,它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战略点,吉林省正努力将长吉图战略、东北亚区域开放合作战略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目前实施的具体项目就是建设“丝路吉林”大通道,这里面铁路、公路、港口和其他的基础设施,作为吉林省唯一的一所土木建筑类院校,我们主动的融入,目前也正在深入的融入之中,这里发挥一定的作用,我们要进一步发挥自己的作用,同时在发挥作用之中,使自己得到提升。

  这次加入我们这个一带一路建筑类高校联盟,我们感到非常荣幸,我代表学校,在这也表个态,我们一定要遵守联盟的章程,听候联盟的调遣,积极参与联盟组织的各项教学科研活动,在这之中发挥我们的优势,希望我们像刚才校长讲的,1+1+1大于N,体现出我们的合力,作为我们一个学校的个体,融入大联盟之中,是很渺小的,但是我们联合起来,形成拳头,我们的力量就不一样了,在今后具体的,我们对外合作交流的相关工作之中,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尤其是文化交流这些方面,我们自己过去,文化交流方面的意识比较差,主动的向一带一路战略靠拢,主动融入到一带一路大的发展战略之中,我们赶上这么一个伟大的时代,一带一路是一个时代的强音,如果我们不是全心全意的投入,就等于辜负了这个时代。

  总之,一带一路战略为建筑类大学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宽广的舞台,一带一路建筑类大学国际联盟为建筑大学搭建了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平台。让我们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国家发展和实现一带一路共赢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