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新闻资讯

第二届“一带一路”建筑类大学国际联盟青年学者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3-07-08

7月8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建筑类大学国际联盟青年学者论坛在北京建筑大学大兴校区成功举办。本届论坛由“一带一路”建筑类大学国际联盟(简称“联盟”)发起,北京建筑大学主办,来自波兰华沙生态与管理大学、俄罗斯秋明工业大学、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吉林建筑大学、宁波大学、南昌大学、天津城建大学、沈阳建筑大学等9所联盟高校青年师生,以及尼泊尔伊塔哈里亚大都市市政府等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学生联盟成员单位青年学者40余人在现场参加活动。

论坛以“互学互鉴 丝路同行”为主题,15名青年学生学者分享个人成长故事,畅谈国际交流经历,展示丝路青年风采。现场气氛轻松热烈,大家畅所欲言,在沟通交流中相互学习,在思维碰撞中共同提升,为推动联盟高校合作与交流、共建“一带一路”注入了青春力量。

搭建文化交流桥梁 促进多元化文明互鉴

尼泊尔伊塔哈里亚大都市市政府建筑师Arun Chhetri Ghimire带我们领略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加德满都谷地各具特色的历史遗址和传统建筑,包括城市住宅、尼瓦尔建筑、王宫、佛教圣庙、印度神庙等。

波兰华沙生态与管理大学波兰籍学生Piotr Andrzej Wieczorek和乌克兰籍学生Vitalii Chuchman分别介绍了两国的高等教育体系、饮食文化、特色建筑及传统习俗。他们表示,欢迎中国学生通过欧盟“伊拉斯谟+计划”到华沙生态与管理大学交换学习。

俄罗斯秋明工业大学学生Oshueva Evgeniya、Marta Malikova、Sofya Sheshukova、Marina Mukhametkhanova从自然风光、宗教信仰、俄国构成主义设计运动、现代建筑、景观公园等五个方面充分展示了真实而全面、立体而多彩的俄罗斯。

吉林建筑大学学生侯丽婷以《交流共享 共筑未来》为题,分享了自己三次参与“一带一路”建筑类大学国际联盟主办的国际交流项目的经验与感想。她说到,三次项目主题虽然各不相同,但都让她体会到了国际化的学习氛围、多元化的文化背景和多学科的融合发展。

沈阳建筑大学学生李心怡和王雨欣带领大家线上云游沈建大,用更直观、趣味的方式介绍学校发展历史和学科专业。王雨欣还分享了自己参与2023建筑与规划学院实体搭建节的创作经历,其团队作品《三生万物》获得佳作奖及精致构造奖(提名)。

汇聚全球青年力量 助力创新型人才培养

天津城建大学学生谢抒良从个人学习经历出发,介绍了该校与波兰比亚威斯托克工业大学和波兰克拉科夫工业大学合作共建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国际工程学院,阐述了其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工程人才设计的国际合作办学模式。

宁波大学学生汪玫含以《把握自己的人生 做勇于创新创业的新青年》为题,从自主创新和领导力的角度讲述了她参与2023年“智慧城市”暑期国际学校的收获和感受。她表示,在同其他国家同学的交流和沟通中体会到了创新创业精神在不同国家和文化间的不同诠释。

北京建筑大学学生彭中英结合了青年人对全球持续发展的责任,从背景、关键问题、概念和案例向大家介绍了清洁能源系统在北京的运用。她提到,此前我校师生将此能源系统和北京的现状进行结合研究,在第一届大中华区美国土木师工程协会上斩获了三等奖。

南昌大学学生李之祎从项目背景、产品介绍、发展战略三个方面展示了她所在团队基于Steam VR平台推出的一个以虚拟文创为主题的专题项目——VR时光记忆空间。该团队曾获得“互联网+”大赛院级二等奖、“挑战杯”校级一等奖、“华创杯”省三等奖等奖项。

天津城建大学学生朱怡琳通过分析中国古建筑的优缺点,提出了关于智能化设施在古建筑修复、再利用和更新过程中可能的使用场景以及新设备的设计思路,包括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系统、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古建筑健康监测预警系统、智慧施工管理系统等。

2022年,首届“一带一路”建筑类大学国际联盟青年学者论坛在线上拉开序幕,今年是首次线下举办。论坛为各国青年学者们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机会和沟通融合的平台,生动呈现了中外大学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创意思维践行“一带一路”合作倡议。青年学者们欢聚一堂、共叙友谊,在互动交流中不断加深跨国界、跨文化的理解,是推动国内外高校间国际化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实践。